-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窗口>>公文>>政府文件和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最新解读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1-26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5〕2号),通知指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INTRODUCTION
一 · 措施出台背景
(一)契合经济结构调整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传统的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品质、种类、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台该措施旨在丰富文化娱乐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因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模式逐渐兴起。通过政策引导,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把文旅消费摆上重要位置。此次措施的出台,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部署要求的具体落实,体现了政策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二 · 措施创新指向
(一)丰富消费惠民举措
通过区域一体化消费惠民举措,鼓励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及区域一体化消费惠民措施,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区域间的文旅消费合作与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规模和效益。通过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支持文博场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这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为文旅消费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体验场景,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满足全龄群体消费需求
针对少儿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推出一批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打造亲子度假酒店,优化亲子游乐服务,创新发展研学旅游,这些举措精准地抓住了少儿文旅市场的潜力,为家庭亲子游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培养少儿对文化和旅游的兴趣,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现了政策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也进一步拓展了文旅消费的受众群体。
(三)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
通过演出市场政策调整,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巡演项目巡演地不再重复进行内容审核,这一政策调整有利于激发演出市场的活力,增加演出供给,降低演出成本,提高演出的可及性和观赏性,吸引更多观众参与,从而带动相关文旅消费。积极推进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推出冰雪旅游、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增开旅游列车,开发时尚国潮产品,这些举措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消费热点,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积极培育消费场景
着力存量空间盘活与新型空间打造,盘活提升存量空间,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为文旅消费创造更多新颖、独特的空间载体,增强消费的体验感和吸引力。大力营造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打造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这些沉浸式文旅产品的推出,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身临其境的文旅体验,引领了文旅消费的新潮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加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升级改造、优化配套服务,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这一举措充分挖掘了夜间消费的潜力,拓展了文旅消费的时间维度,能够有效拉动夜间经济的增长,提升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五)着力创新产业政策
促进财政金融支持与文旅有效投资结合,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扩大文旅有效投资,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这种政策组合既解决了文旅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又通过有效投资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协同性,能够为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释放职工消费潜力,鼓励错峰休假,这一政策从需求端出发,通过调整职工休假时间,引导错峰旅游,能够有效缓解旅游高峰期的拥堵问题,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同时也能够平衡旅游市场的淡旺季,促进文旅消费的均衡发展,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六)大力优化消费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与入境旅游政策优化协同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扩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接待规模,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做好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公众通信服务,同时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用足用好现有过境免签政策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措施,这些举措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同时发力,既提升了国内消费者的体验,又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游客,扩大了文旅消费的市场范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市场秩序维护的全面性,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抓好重点场所安全监管,这种全面的市场秩序维护措施,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还促进了文旅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为文旅消费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 · 措施预期目标
(一)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使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体育、教育、科技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培育出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文旅消费中得到更多实惠和满足。丰富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在文化和旅游消费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提高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向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提升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 · 措施实施遵循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策调控、公共服务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协同
从供给侧出发,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引导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
(三)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鼓励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兼顾
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好供给与需求、线上与线下、城市与乡村等关系,推动文旅消费全面繁荣;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 · 措施实施建议
(一)应持续加强政策协同与落实力度
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文化和旅游、财政、金融、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能够顺利落地实施。同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二)应着力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交通、通信、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三)应大力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支撑。建议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文化和旅游相关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应积极提升文旅市场治理效能
随着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治理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应积极推动文旅与科技融合
加强文化和旅游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以“新”促“质”,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业态融合、补齐要素短板、坚持绿色发展等多维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升文旅消费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拿出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文旅消费中得到更多实惠和满足。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而本次措施的出台,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国际竞争压力等多重背景下提出的。
总体来看,十八条措施旨在通过优化消费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手段,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措施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全面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从消费惠民、产品供给、消费场景培育、产业政策创新到消费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又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为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